首页 > 人物介绍 >

夏朝历史人物——大禹的个人生平简历

38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02 18:07:53    

人物简介:

禹,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夏禹、大禹、帝禹等。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鲧(gǔn)的儿子。

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又划定九州,奠定夏朝,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社会政治形态。

禹在位第十年,东行至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去世,安葬于会稽山,目前仍存禹庙、禹陵、禹祠。


主要事迹:

1、 大禹治水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禹的父亲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水患,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涨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结果被治罪处死。

后来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禹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堵水为疏水,翻山越岭,凿山开道,经历千辛万苦,经过13年的努力,将洪水引入大海,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还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去治水。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的哇哇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


2、 即位首领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正式把部落首领的位置禅让给禹。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禹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禹。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位,居住在阳城,国号夏。


3、划分九州

之前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禹即位后,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还规定,天子帝畿(jī)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


4、 涂山之会

夏建立后,大禹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以检讨自己的过失。这次涂山之会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夏王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到了正式大会的日子,夏禹大声向诸侯说道:“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恳切的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虽略有微劳,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个骄字。先帝也常以此来告诫我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果我有骄傲矜伐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就是教我不仁啊!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大家都明白禹受命于天,原本对大禹有意见的诸侯看到大禹这种态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虑。


5、 铸造九鼎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青铜,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大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为了纪念涂山大会,大禹将各方诸侯进献的青铜,铸造成九个大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