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介绍 >

政坛不倒翁,文坛常青树­ 贺知章的生平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30 11:46:01    


今儿咱不谈诗,专门聊聊唐代如清风一般存在的诗人贺知章。贺知章(659-744),安季真,又维摩,号石窗,四明狂客。浙江萧山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年少时就以诗歌闻名,是学校中的学霸,妥妥的一个父母口中“那谁谁家的孩子”,是少年群中学习好的榜样和标杆,他在三十岁那年参加高考,一举中的,考中状元,也是古代浙江一带第一个状元。他入仕后得到陆象先、张说等人的提携器重,仕途通达,一路高升做到秘书少监,所以又被后人称为“贺秘监”,在去世后被追授为礼部尚书。

贺老先生在家中行八,唐代人有以其在家族排行来称谓人的习惯,所以也被称为“贺八”,当时与同样文采斐然的张旭、张若虚、包融三人并称为“吴中四杰”。他生性率真,喜欢结交好友,初唐时有不少文人墨客都是他的群中好友,粉丝遍布初唐文坛。虽然他的诗歌、文章、书法在当时很有名气,流传下来的作品却不多,但都是精品。从流传下来的现藏于日本皇室的草书作品《孝经》中可以看出其书法的特点和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贺老先生出生在唐王朝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的时代,在他颇富有传奇的一生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狂放豁达、悠然自得的人生智慧,也同样得到后人的称赞。他老人家活到了八十六岁高龄,这在人均寿命只有四十岁的古代绝对是高高寿的年龄。人家不光高寿,一生中官也做行顺风顺水,

总结老先生的人生:活得久、人缘好、会作诗、会书法,其从初唐时的小跟班,将排在前面的“吴中四杰”各位大哥们全都礼送出境后,最后自己稳稳地C位出镜,坐在了盛唐文坛老大的位置上。

在唐代并不是考中进士就理所当然的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稳端上铁饭碗,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技能考试。这不小贺在初入官场经过了扫地、擦办公桌、早上打水,为领导拎包、跑腿,替领导挡酒的一系列苦熬后,终于得到了上级领导陆象先、张说等人的认可,在皇上面前没少夸赞小贺人品好,能力强,会办事,从办事员走上了“国子四门博士”部门领导的岗位。

做了领导的贺先生从此人生像开了挂一样,一步两个脚印,运气好的爆棚,先后经历了大周武则天、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四朝皇帝,无论是谁主政,小贺同志都被委以重任,赏识有加,一生中都没遇到大灾大难,总是能在错综复杂的文坛、政局中巧妙地躲过政治斗争,在官场奋斗五十余年而屹立不倒,最后官至三品大员。

当了官、有了名气的贺老并没有因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虽然一生高居官位,但其在朝堂之上是一位衣帽整洁、谈吐文雅、不苟言笑的领导。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位性情纯真、平易近人、提携后辈的好人。从来不以“傲”示人。

唐朝的诗人都好交朋友、好酒,生在大唐,想在文坛上混,没个半斤八两的酒量,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诗人,贺老先生也不例外。他在处理完朝中公务后,经常与他的粉丝、小弟们把酒言欢,赋诗写字。为后代的文坛留下了许多饮酒为乐的佳话。与贺老先生比起来略显人生苦味的杜甫曾在“醉八仙”中写到“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好在无大碍。

另外,他与诗仙“李白”的交往也是文坛的佳话。天宝元年(742),贺老先生郊外闲游擦肩而过一潇洒飘逸的青年,凭直觉感到此人不凡,遂差人叫往青年,与其树下闲谈,这个人正是在长安宦游多日,干谒多次无果的李白。当李白得知对面所坐之人是大名鼎鼎的贺知章时,他恭恭敬敬的递上了自己刚刚写就还没捂热乎的诗作《乌栖曲》、《蜀道难》。读了几句,老先生大呼“这是人写的吗?你不会是天上贬下来的仙人吧,太好了,走走走,老大哥请你喝酒去”。推杯换盏,两人恨相见晚点了。酒喝到半酣,贺老先生要买单了,一摸腰间,尴尬了,忘带现金了,碰巧手机又没电了,微信、支付宝全用不了。不过这难不倒咱贺先生,只见他一伸手,摸出自己的金龟子,以此抵酒。小李同志也蒙圈了,这可是大哥级人物身份的象征呀,老先生仰面大笑“身外之物,无所谓了”。自此,李白因“谪仙人”而名满天下,而“金龟换酒”也成了老先生好酒的另一段千古佳话。

贺知章做为从初唐跨越到盛唐的文人之一,最初就以名士入仕,一步一个脚印,不结党营私,不为升官而巴结,这可能与他信奉道教有关,道教的无为清静给了他极大的影响,能使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争不抢,即使对意见不同的同僚,他也是一向留三分薄面,决不与他从发生重大冲突。对于朝内的政治斗争,他老人家也是从不参与,从不站队,不朋不党。朋友相处,只谈诗词书法、喝酒吹牛,不谈论国事,更不参与皇室内部的争斗。一个不问政事、只做学问,在其位谋其政,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一方政治势力将他做为政敌了。

公元744年,贺知章已经八十六高龄了,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已不如从前了,尽管他身居副国级,享受医疗费全免的待遇,在一次昏迷三天苏醒后,他决定辞职回乡养老了。长安漂了五十多年,也该落叶归乡了。一封请辞信摆到了玄宗皇帝的办公桌上。皇上虽不舍,但也批准了。于是皇帝和太子亲率百官在长安城外摆十里长宴为老干部贺知章送行。告别熙熙攘攘的长安,他轻车简从回到了家乡。

面对依然平静的鉴湖,他感到了一种人生从未有过的释然。村头坐着儿时的玩伴,看到悠闲散步的贺老先生,好奇的问他是从那里来的,他感叹家乡的面貌已经改变,物是人非,有感而发写下了两首诗:

《回乡偶书》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后的同一年,他因病去世。太子李亨继位后,加封老师贺知章为礼部尚书。得知贺老先生驾鹤飘去,李白十分悲痛,写下了怀念老先生的诗,《对酒忆贺监二首》,表达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先辈的思念。

贺老先生的诗,没有波澜,没有牢骚,有的只有一种亲切,一种清新自然,他虽有盛唐著名诗人的光环,却只有区区二十余首传世,他贵为著名书法家,传世作品也是屈指可数,但精品的内涵在于精而不在多,清乾隆皇帝大人据说一生作诗近二万首,但世人传诵的没有一首,这就是口水诗与老干部诗的区别。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由盛而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