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一天,被西门庆打成重伤的武大郎,无比悲凉的躺在床上,伤口时不时发作,让他疼痛难忍,潘金莲在一旁心不在焉的伺候着,旁边的一碗毒药,让她纠结不已。
突然,神色慌张的王婆敲门进来,用眼色示意潘金莲拿毒药去喂武大郎。武大郎喝下后,疼的撕心裂肺,大骂潘金莲狠毒,场面一度失控。
潘金莲和王婆见状,合力用被子捂住武大郎,一番挣扎后,武大郎没了动静,瞪着眼睛张着嘴,凄惨的死去。
每当说起这段,不少人义愤填膺,大骂潘金莲蛇蝎心肠,纷纷对惨死的武大郎表示同情。
然而细细品读这段故事的来龙去脉,你会发现,其实武大郎真的不值得同情,他做的一些事,除了虚荣,还有更要命的,真是往死里作。
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一说法,我们还要从武大郎把武松带回家说起。
叔嫂同处一个屋檐下
武大郎时常对潘金莲和郓哥,说起自己有一个身材八尺,武力超群的亲兄弟,言语间充满骄傲和自豪,然而看着武大郎又矮又挫的模样,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话。
然而之后的事实证明武大郎并没有说谎,他确实有一位叫做武松的亲兄弟,而且还是一位打虎英雄。
当武大郎和武松相认后,第一时间就把兄弟带回家中和媳妇认识。一家人推杯换盏,其乐融融,这原本是一件喜事。然而武大郎虚荣心作怪,怕街坊邻居议论他照顾兄弟不周,于是提出让武松在家里住,这就为悲剧埋下伏笔。
虚荣心真的是害死人,武松不但是打虎英雄,声名在外,而且又做了当地的督头,也是个风云人物,哪里需要武大郎照顾,是武松照顾武大郎才对。武大郎的做法,不但没有照顾到武松,还引发了叔嫂之间的矛盾,破坏了家庭的和谐。
武松住进来后和潘金莲同处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让潘金莲对武松产生好感。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长相俊美的潘金莲原本就对丑陋的武大郎很多不满意,而一母同胞的武松却身材魁梧,英武帅气,这不得不让潘金莲拿两个人对比,进而对武松产生好感,有了非分之想,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想和做是两码事,潘金莲有想法并不代表一定去做,只要不做停留在思想里,也无可厚非。
然而想和做之间还存在一个机会问题,有了想法,再有机会,就很容易跨越。原本潘金莲对武松只是想想,然而正是武大郎给潘金莲和武松提供了单独相处的机会,让潘金莲更容易跨越道德,对武松表白。
不过潘金莲并不了解,两兄弟之间的情深义重,武松是被武大郎带大的,在他心里这个哥哥就像父亲一样,强烈的道德约束,是武松绝对不可能背叛武大郎的,即使他也对潘金莲有好感,所以武松态度坚决的拒绝了潘金莲。
潘金莲被拒绝后,内心的郁闷无从排解,正好让西门庆趁虚而入。而武大郎发现两人的事情后,处理方式一个比一个愚蠢。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
武大郎当场揭穿潘金莲和西门庆
潘金莲和西门庆产生联系时,正是武松出差在外的一段时间。武松怕武大郎吃亏,离开时一再提醒哥哥,一旦遇到麻烦事先忍着,等着自己回来一块解决。
然而武大郎对于武松的话,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当他从郓哥那里了解到潘金莲经常在王婆家里和西门庆约会时,暴跳如雷,直接冲向王婆家里,当场揭穿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丑事。
武大郎的这一做法,足以看出,他是多么的鲁莽。他身材矮小,完全不是西门庆的对手,不但没有给自己解气,反而让对方一脚踢成重伤。
不仅如此,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丑事被曝光后,直接给武大郎带来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当事人潘金莲和西门庆,以及牵线搭桥的王婆,因为惧怕武松的报复,三人商量后决定杀死武大郎。
此事最终拍板的是西门庆,然而做事圆滑的他,不会亲自动手杀死武大郎。王婆自然也是帮忙的角色,所以武大郎的生死掌握在潘金莲手里。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潘金莲虽然不喜欢武大郎,但是夫妻那么多年,没有爱情,也有亲情,她自然是不想杀死武大郎的,然而武大郎自从被西门庆打伤后,忧愤不已,他反复说一句话,正是这句话,最终让潘金莲破釜沉舟,动手杀了武大郎。
武大郎反复强调武松的存在,最终被杀。
武大郎反复说的这句话就是“我兄弟临走前就说了,遇到事等他回来,再做理论,都怪我心急,没听他的话。”
潘金莲原本就对武松非常恐惧,他希望武大郎能够念在夫妻份上替他求情,然而听到武大郎的话后很快就绝望了。
武大郎的这句话,让人听起来有两个意思,一旦武大郎遇到事情,武松一定会替哥哥出头;武大郎后悔没有听武松的话,导致现在的结果,武松回来后,武大郎一定会告诉他事情原由。所以潘金莲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毒死了武大郎。
武大郎的作死行为不但害了自己,也牵连了武松。
武松回来后,看到哥哥被杀,瞬间开始了报复之举。西门庆和潘金莲全部被杀,王婆被官府凌迟处死,武松也因为杀人,被捕入狱,最终逼上梁山,落草为寇。
如果武大郎当初听了武松的话,两兄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面对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事情,武松最多就是以败坏门风将潘金莲赶出家门,再把西门庆好好教训一下。
这样处理合理合规,武松依然可以做他的督头。武大郎虽然失去了潘金莲,但是武松一定会对武大郎更加照顾,像父亲一样孝顺他,他有这个心,也有这个能力。然而这一切都是如果。
结论
看待事情不能人云亦云,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就会有新的发现,《水浒传》读了很多遍,每一遍的感受都不一样,小编认为,武大郎的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确实是他自己一步步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