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介绍 >

那些一首诗流芳千古的诗人—崔护生平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0 13:01:07    

在辉煌灿烂的诗歌长河中,有着众多的传世佳作,也有着一颗颗耳熟能详的璀璨之星。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一代诗仙李白写尽盛唐气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以诗为史,道尽红尘沧桑,'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阮籍醉饮狂歌,无尽魏晋风流……他们常常触景动情,出口成章,鹤发老翁、垂髫童子,人尽皆知。

可我国文学史上也有一些名气不算太高,甚至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他们也流传下来一些名诗佳句传世,一篇孤作,亦足以流芳千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

提起崔护,恐怕熟悉的人并不多,但一说人面桃花,可谓人尽皆知,凭着这一首《题都城南庄》,崔护在灿若星辰的盛唐诗歌画卷上,就足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生平事迹不详,。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全唐诗》存诗仅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大唐毕竟是浪漫的,唐代孟棨在《本事诗》中记录了这首诗的故事,

那年清明节的午后,刚刚名落孙山的崔护独自出城踏青,长安南郊的春天,草木繁盛,艳阳高照,桃花朵朵,一望无边的春天里弥漫着浓浓的暖意,随意漫步中。崔护忽觉觉口渴,恰好行至一户农家门外便清口柴非讨,一杯水喝。门里传来姑娘轻柔的询问:‘“谁呀?",崔护回答:"小生崔护,踏春寻花,不意到此,适才口内干渴,乞一碗清水'。农庄的大门徐徐拉开,两颗年轻的心便在明媚的春光中浪漫的邂逅了。女子取来一碗水给崔护,自己悄然倚靠在了桃树边,崔护见姑娘美若桃花,不免怦然心动,而姑娘见崔护神采俊秀,亦神思恍惚;而后羞赧回屋,秋波频频回顾崔护。其实,双方此时都能感受到对方有意,只是乍然初见,即使是世风开放的大唐,也终究要顾及男女之防。崔护喝完水,怕有闲言,便怅然而归。

时隔一年,正值清明节,崔护恰在京城,忽然想起去年曾寻春遇佳人的情景;那番景象,如今历历在目,崔护心神不宁,极欲再见佳人一面。于是起程赴都城南庄。不料此时花草尚在,门庭却已上锁,似乎久无人居。崔护颇为失意,悲生衷肠,感由心发,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可谓写尽失意。

几天以后,心有不甘的崔护再次来到都城南的这处院落,却听到院内有哭声,于是便敲门询问。一位老汉出来看了看他,问道:“你是不是名叫崔护?”回答说:“我是。”老汉哭着说:“你害死了我的女儿!”崔护非常吃惊,不知如何回答。老汉说:“我女儿知书达理,尚未许配人家,从去年以来就经常精神恍惚,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前几天我和她出门,回来时看见你写的那首诗,回家后就恹恹成病,几天不吃不喝,现在已经死了。我老了,原想女儿能嫁一位君子,为我养老,想不到女儿竟这样死了,这不是你害死了她吗!”说完又大哭起来。

崔护听后十分悲痛,请求让他进屋哭一哭,送心上人最后一程。得到老人允许,崔护进屋见女子端庄地躺在床上,崔护托起她的头,枕着她的腿,哭喊道:“崔护来了,崔护就在这里!”女子好像听到了哭喊声,不一会竟然睁开了眼睛,复活了。老汉大喜,便把女儿嫁给了崔护。

这个故事,最初见于唐代孟桨的《本事诗》。后来的《唐诗纪事》、《丽情集》、《太平广记》和《绿窗新话》等书,也都收录了这段佳话。北宋末期,杭州上演的官本杂剧《崔护六么》和《崔护逍遥乐》,把这动人的故事搬上了戏曲舞台,成为我国早期的戏剧选题之一。现在,川剧《金碗钗》中的《桃花村》一场,仍然是表现崔护题诗这段故事的优秀传统戏。 剧中人崔护,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也确实写过那首题为《题都城南庄》的诗。

当然,没有人能证明崔护的爱情是否杜撰,但“人面桃花”的明媚和“物是人非”的落寞,却吟诵出人们对平常生活的感叹。那初见时的倾心,满树盛开的桃花犹如一朵朵怒放的桃花,令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