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介绍 >

民国第一鬼才——赵元任生平简介

37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0 10:09:20    

1892年11月3日,赵元任出生在天津的一个三世同堂之家。

祖父和父亲皆为清朝举人,母亲是诗词兼修,会昆曲书法的才女。

据说他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31代孙。

上学后不跟人学好,染上了抽烟酗酒的坏毛病。

头发不梳,皮鞋也不擦,整个不修边幅的痞子样。

学习的时候三心二意,一下学数学,一下研究哲学,时不时的还想玩玩音乐。

如果只看到这一面,大抵会觉得这个人简直糟糕透了。

然而,他的完整人生却恰恰让你觉得精彩极了。

他会说30多种方言和进十门外语。

他精通数学、物理、音乐、语言、心理等多门学科。

他先后任教于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清华大学、耶鲁大学等各大名校。

他的四个女儿全部毕业名校,大女儿是哈佛第一位华裔女教授,二女儿是著名的化学家,三女儿是康奈尔大学教授,小女儿是麻省理工教授。

他几乎无所不能,中西文理,孔子、牛顿全都学了个遍。

倒着看德文报纸,直接用西班牙语读出来。

把音乐玩到极致,随便编首歌就是名曲。

编了首绕口令,一个音有四种调,内容却比小说还要丰富,没有几个人能够流畅的读下来。

他就是中国语言之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格并称清华四大导师的赵元任。

童年时期的赵元任便表现出了远高于常人的聪慧。

清末,赵元任的祖父在北方做官,差事常变换,他也就跟着家里人到处跑。

刚出生在天津,第二年到北京,第三年到磁州,四岁跑到齐州,五岁上保定,六岁留冀州。

如此的东奔西走,竟然激发了他的语言天赋。

他天生就能把握发音的细微差别,跟着老妈子学保定话,跟着表弟学常熟话。

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

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

就是在南京上学的时候,赵元任染上了抽烟酗酒的坏毛病。

不过,人家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这样是不对的,想着父亲给自己起名的寓意,元任元任,任重道远呀。

都不需要别人劝诫自己个儿,就把这些恶习都给戒了。

随后,赵元任就开启了学霸模式,凭借着自己的绝顶聪明,三年预科还没有读完,赵元任就到北京报考了清华的留学官费生。

为了应付这次考试,他又花了几个晚上时间自学拉丁文。

1910年,他参加了北京的留美考试。

这次考试一共录取70名学生,赵元任自然是考上了,但是人家可是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的。

同批考试的还有我们所熟悉的胡适。

他当时排在了55名。

后来,这两人也成了关系非常好的朋友。

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之后,赵元任的兴趣就变得更加广泛了。

他先是选修了哲学、发展史、逻辑学。

又选修了实验物理、力学、热学、有限群理论、系统心理学和语言学。

学的如此庞杂,却没有一样浅尝辄止。

作为一个外国留学生,数学拿了三个100分,一个99分。

创下了康奈尔建校以来最优异的成绩记录。

等到了大学毕业,教授告诉赵元任,他获得了申请数学或者是哲学研究生奖金的资格。

于是乎,从数学系本科毕业的赵元任又改行成为了康奈尔大学的哲学系研究生。

想想我们的文科生看到高数、微积分就头疼,理科生更是对诗歌哲学望而却步。

文科和理科的分界,不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吗?

可是赵元任却偏偏在这两届上玩的游刃有余,风生水起。

在那几年里,赵元任的天才学习能力简直令同辈人望尘莫及。

不但文理兼修,而且所学之精,钻研之深,恐怕后来再也没有人能够超越。

难怪胡适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美与人评留美人物辄长推常州元任军为第一。

此外,他还精通各种乐器,终身与钢琴为伴。

学生时代开始写歌,一生创作百余首歌曲。

当萧友梅创作的青云歌成为北洋政府定下的国歌时,很多人却更愿意唱他写的尽力中华。

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那首叫我如何不想他。

曲韵悠长,耐人寻味,浓浓的思念和缠绵流转其中。

现代音乐的一代宗师肖咏梅曾盛赞他。

替我国音乐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再后来,23岁的赵元任进入哈佛,继续攻读哲学博士学位。

同时还选修了语言学和音乐。

以至于之后赵元任回清华任教的时候,当时的校长曹云祥一股脑给他安排了数学、物理、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和西洋音乐欣赏等N门课程。

赵元任不光读书,做研究生时,他和留美学生一同创办了中国科学社。

留学期间,西方的工业文明、各种先进科学已经进入了爆发期。

而中国还在科学的门槛外缓慢的爬行。

赵元任认为,中国之所以孱弱,就是因为科学不发达。

为了提倡科学,传播知识,他们一起创办了一本杂志,将其定名为科学。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学术期刊。

而中国科学社也聚集了后来中国最早的一批科学大家。

那时候,适逢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演讲,赵元任担任翻译。

跟着罗素满中国的跑,一路上趣事不断,赵元任更是玩兴大发,每到一个城市,就用那个城市的方言来做翻译。

要做罗素的翻译其实是很难的,不仅要学科扎实,更要懂得语境之妙。

再加上罗素也是个顽童,总爱说双关语。

一句幽默的英文翻译成汉语已是不易,可赵元任偏偏还能找到对应的方言,翻得满堂的学生哈哈大笑。

山河破碎中,他选择去国外避难,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大半生。

到了美国之后,他先后在夏威夷、哈佛、耶鲁任教。

在稳定的环境中,他仍然醉心于学术,继续完善之前的方言研究。

编撰字典、汉语入门读物,出版各种中国语言类专著。

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受到了美国的广泛认可。

1945年当选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60年成为东方学会主席。

在语言学术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

赵先生永远不会错。

直到1973年中美关系缓和,赵元任携夫人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故土,收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赵元任80年代再度回国,与邓小平合影。

赵元任是个罕见的天才,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他教过太多的学科。

从数学到哲学,从方言到音律,他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结合到了圆润通透的地步,很难用一个什么家来定义。

但这一生,他都是个纯粹的学者。

不为外界的名利所诱惑,更不想被一官半职所束缚。

他深深地知道,自己能够安身立命的,唯有学问。

自己所能够做到的是倾其一生为中国汉语的发展做贡献。

赵元任说,他研究学问是因为好玩儿,他玩成了百年难出的大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