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说过:“一个微不足道的想法,就足以占据某个人的一生。”这句话用来评价这位科学家的一生再合适不过,他的一生都在周而复始地播种、授粉、开花、采摘、剥壳和计数,但直至临死,都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这位孤独的科学家叫孟德尔。
孟德尔的童年生活非常艰辛,而后为了生计,不满21岁的孟德尔放弃生育权成为了一名修道士,与别人信仰宗教不同,孟德尔进入修道院主要是因为经济原因。
1850年,28岁的孟德尔开始种植豌豆,不过那时他仅仅是希望能够筛选出纯种豌豆品系。1850年-1853年期间,孟德尔一边培育豌豆,一边在布尔诺做代课老师,一边准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不过考试非常不顺利,孟德尔因为对植物学教授的一些见解有不同的看法,与考官发生了冲突,结果导致他的教师梦宣告破灭。此后,他再也没有想过去考教师资格证,而是在修道院安安心心种豌豆。
三年的种植豌豆经验,他发现纯种豌豆所具有的不同形状可以遗传并发生变异。为了弄明白其中的奥妙,孟德尔又花了两三年琢磨出一套实验方案,即将两种不同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例如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杂交。构建杂合体是件非常枯燥无味的差事。为了构建杂合体,孟德尔首先要摘除豌豆花的雄蕊,然后再人工授粉。这些工作都只有孟德尔一人完成,他常常忙得连腰都直不起来。
有一年,孟德尔还想过对不同品系的老鼠进行杂交,于是他在自己住的修道院偷偷养老鼠,但是一些修道士认为通过诱导老鼠交配的研究方法有伤风化,因此孟德尔放弃养老鼠,继续种豌豆。
1857年的夏天,修道院花园里的第一批杂交豌豆开花了,满院子的白色和紫色花朵,孟德尔需要将这些豌豆花的颜色记录在案,随后当藤曼上挂满豌豆荚时,孟德尔需要采摘并剥开豆荚检查种子的形状。第一年采摘之后,孟德尔又想出了新的杂交方案,将某些杂合体继续再杂交,即杂合体的杂合体。
为了完成这样一个奇思妙想,孟德尔又整整种了8年的豌豆。从1857年到1864年间,孟德尔在修道院花园中的一小块空地上,共收获了2.8万株植物、4万朵鲜花和近40万颗种子。连孟德尔自己写日记都说:“进行这种超大强度的体力劳动确实需要一些勇气。”孟德尔是一位相当勤奋的园丁,以至于在他死去的时候,世人只记住了“他热爱那些美丽的花朵。”
1865年,43岁的孟德尔将自己的近10年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布尔诺自然科学协会学报》上,一共写了44页。孟德尔自己印了40份单行本,将它们寄给了一些科学家,但是都石沉大海。1865年,孟德尔参加了一次40人的学术会议,但是得到的反响很少。孟德尔已经做好了被其他科学家批判的心理准备,不过现实更加糟糕,无人重视他的研究。
1866年,孟德尔给当时知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卡尔.冯.内格写信,同时附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两个月后他收到了回信,卡尔.冯.内格认为他的工作只是经验之谈,孟德尔继续像他请教那应该如何搞研究,卡尔.冯.内格给了他一个灾难性的建议,建议孟德尔在山柳菊这种植物上重复一遍。但是山柳菊是单性繁殖不适合做杂交实验,因此注定了孟德尔会失败。
世人都知道孟德尔种豌豆,但是很少人知道孟德尔还种了7年的山柳菊(1867-1873年),同样枯燥的去雄和授粉的工作,孟德尔又做了7年,直到1973年,孟德尔给卡尔.冯.内格写了最后一封信,他自责地告诉卡尔.冯.内格已经无法继续实验了,我不知道路在哪里,只能选择放弃这些心爱的植物。同年,孟德尔出任布尔诺修道院院长。
到了1880年,孟德尔的健康状况每况日下,1884年1月6日,孟德尔在布尔诺修道院去世,享年62岁。“他平易近人、好善乐施并且心地善良……他热爱那些美丽的花朵。”当孟德尔因肾衰竭在布尔诺逝世时,人们这样悼念他,却并未有人提起他在遗传学研究领域的贡献。
但是孟德尔生前一直相信“我的时代会到来”,的确如此,论文发表后的第34年,逝世后的第16年,那位旷世奇才终于赢来了世人的重新关注和认可。他为自然科学奉献的一辈子充斥着孤寂和轻视,他叫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现代遗传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