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介绍 >

李叔同的生平经历,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5 09:31:00    

丰子恺曾经说过:凡做人当初,为始不想做一位十分像人的人,但后来为环境、习惯、物欲、妄念等所阻碍,往往不能够活得十分像人。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在世间实属罕见,七分像人,六分像人的也已经值得赞誉。就连五分像人的人,在当今这个社会上也算得上是上流人了。像弘一法师那样把人活到了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来十分少有。

为何我们说弘一法师把他的人生活到了极致了?因为人生如行路,一路下来各种艰辛,各种风景,但是他每一步都过得很精彩。

弘一法师法名叫做演音,法号叫做弘一,所以各取了一个字为沙门一音。他出生在1880年,其父是晚清三大才子之一,后来辞官经商,所以他一出生,就有着富贵的生活,更是风度翩翩的公子。

那时的他,生活在上海,参加了上海的沪学会,常是沪学会中投稿的第一名,以一位才子的身份驰名于上海。


那个时候的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在文学界颇有赞誉。我们从照片当中可以看到,他头上戴着一顶小绒帽,身着长衫,一个胖辫子挂在脑脑袋后面,眉目之间尽显英俊,正是上海一流的翩翩公子。

后来,在他26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与世长辞,她与母亲的关系非常好,到了相依为命的地步。可能是因为母亲的离去给她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皆是如此,佛门当中说的爱别离,当至亲至爱离开的时候,那种痛苦难以言说。即使把痛苦诉说给别人听,听到之后很难做到感同身受。

当年的李叔同,改名为李哀。哀伤的哀,可能就是寄托他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在同年,他远渡日本留学,放弃了做翩翩公子,把留学生做到了至极。那时的他,戴着高帽,穿着硬领燕尾服,就像一位西洋人。因为在日本的时候,他对西方的艺术产生了疯狂的追求,在绘画,书法,美术,音乐,话剧上面都颇有研究。


在日本,他还创办了春柳社,演绎悲剧茶花女。那个时候她为了演茶花女,把自己的腰束得很小,我们从照片可以看得出,那时装扮是怎么样的,卷头发、长发,然后穿着白色的上衣和白裙,双手举在头的后面,然后头歪向右侧,眉目紧蹙,眼神哀伤,就活像茶花女当时自伤命薄的神情。他的演绎,也到了极致。


后来回到中国,由一名留学生变成了李先生,做了一位教师,漂亮的西洋装就不穿了,认认真真的成为教师。那个时候他穿着布衣,一双布鞋,但是他穿布衣的时候,反而有一种非常自在,洒脱,文静的一种感觉。


有一句话形容同弘一法师非常合适,淡妆浓抹总相宜。

39岁的时候,他与这个盛大的城市进行告别,也是非常决绝和彻底的选择到寺院里面去出家,法号就叫做弘一。

既然做了一位和尚,他又把和尚给做到了极致,过午不食,芒鞋布纳,精研律学,复兴了泯灭了800年的南山四分律,成为了律宗第11代祖师,中国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在他晚年的时候,最后留下绝笔“悲欣交集”。


关于“悲欣交集”这四个字,学术界至今为止讨论不休,但是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悲的是,众生还在生死苦海当中沉沦,欣喜的是自己能够离苦得乐,能够破迷开悟。

所以,很难能够从这四字中体会当时他在圆寂之前的心态。

目前为止,我们后人没有一个人可以临摹出他的这个字体的,他的字体也被我们攻称为“弘一体”。

出家之前,据说经常用行书去写字,行云流水。出家之后,基本上是一笔一划,不连笔,悠然自在,洒脱的那种感觉。结果到了晚年的时候,又把他前面所学的法全部都忘却,就像一个五六岁小孩刚学写字一样。

我们从他的一生当中可以看出什么呢?由一位公子,到留学生,再由艺术文学家到人民教师,到最后做了一名和尚。

所以他的人生是典型的绚烂极致到最后归于平淡的典型。

在他的观念里面,他可能认为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声誉也可能只是眼前暂时的风景,就连自己这份躯壳,他都认为是一场虚无。

他要寻求自己生命的本源,要寻求自己的灵魂安放,所以他只能做一名和尚,成为了弘一法师。

其实我们于生活亦如是。不纠结于过去,也不担忧未来。未来是无数个现在的叠加版。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也总会给我们带走带来各种问题。既然我们处在当下这一步,我们就应当把当下给过好。你担忧于过去,纠结于未来,这叫做自寻烦恼。

弘一法师说过,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自己,当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天地都是你的。记住,得到未必是福,失去未必是祸。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有缘躲不开,无缘碰不到,缘起则聚,缘尽则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