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春之声运用什么手法(写作教学之想象的种类与方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3 09:15:55    


一、想象的种类

想象根据有无目的性,可分为消极想象和积极想象两种。

(一)消极想象

所谓消极想象,就是指没有特定的目的的不自觉想象,它的特点是随意性。例如躺在床

上看墙壁,上面的污痕纹迹有时有视觉中会构成某种物体的形象;仰观天上的白云,看来看去也可能觉得它似乎象某种形象。这些想象,事前均无预定的准备和既定的目的。

梦是睡眠状态时的想象活动,是消极想象的极端状态。它是在随意状态下对表象的奇妙的结合和改组,虽然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控制,但却能反映梦者的某种心理状态,从而曲折地反映了客观现实。正如俗语所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消极想象还能成为创作冲动或艺术构思的契机,象梦中作诗、梦中作画等。作为一种心理描写,消极想象对于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推移等,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它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也越来越被广大作者所重视,象“意识流”小说的主要特征,就是根据消极想象的随意性、跳跃性特点,采用了了一种内心独白的时序颠倒的自由联想方法来构思布局的。象英国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我国作家王蒙的《春之声》等作品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二)积极想象

所谓积极想象,就是指带有目的性、自觉性的想象。其主要特征是创造者根据自己的构

思,有意识地将记忆中的表象作材料,独特而又新颖地进行改造加工,重新创造新的形象。我们根据想象的创造性强弱,把积极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文字)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图表、符号、模型、说明等),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谓“再造”,一方面是指这些形象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如根据明史有关资料的记载和描述,姚雪垠创造了李自成这个艺术形象,主要就是采用了再造想象。因此,根据已有的资料创作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等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说都是再造想象,因为这种想象的范围和内容有一定的确定性,另一方面再造想象也并不是将别人的描述和示意简单的接受和机械的复制,而是通过自己的大脑,将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形象记忆和情感体验进行一定的整理加工和补充改造,使新形象更加丰满充实。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欣赏方式再造成功的新形象。这是阅读欣赏过程中的再造想象,文学创造过程中的再造想象也大致与此类同,需要作者和读者的创造意识的积极参予,因此在再造想象中,也含有一定的创造想象的因素。

再造想象能够帮助作者把自己未感知的东西变成新形象的创作素材,从而扩展了作者的创作视野,这种想象的方式主要有:

①重现想象,它是依照某种表达、概念或说明,将其再现为一种具体物象的想象活动。

类似命题作画,将其某一命题扩充、再现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画面。例如以“深秋”为题作习作练习,也可以展示出多种画面,下面一段文字就是很生动形象的重现:“深秋了,太阳暗淡了。自然萎谢了,在十月的云雾之下,颜色慢慢的褪了,高峰上已经盖了初雪,平原上已经罩了浓雾。……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仿佛在悄悄的哭。林木深处,一头孤单的鸟温和的怯生生的叫着,它也觉得冬天快来了。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像从它们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②推测想象,它是根据以往经验和已有表象等材料的内容关系,对可能出现的新组合

和变化发展所作的一种假设。

如贾平凹在散文《月迹》中写中秋之夜,几个农家孩子在夜中喝甜酒时,奶奶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呢!”接着,下面便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我们都看看那酒杯,果真里面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的样子,大家就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月亮”浮在酒杯的酒中,酒被喝下肚,理所当然“月亮”也被喝下去了,因此,“月亮”就留在每个人心里,事实上哪能呢?也不过是作者推测想象罢了,但却表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极富生活情趣。

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不是以现成的描述为依据,而是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全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与再造想象一样,都是根据已有的表象为基础来创造新形象。所不同的是,再造想象产生的形象是已有的,创造想象则可把原来的表象完全拆散或碾碎,再重新组合成一个新形象。比如读《红楼梦》时浮现(再造想象)出的贾宝玉形象,不知会有多少不可比拟的困难,可见二者的区别是很大的。创造想象的主要方式有如下几种:

①融合想象。融合想象是指将若干已经形成的表象,通过分析、综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它不是一般的表象总和,而是在改造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融合。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以及情节虚构等都是融合想象的产物。

作家蒋子龙笔下的乔光朴,便是作者融合了现实中许多厂长领导干部的形象,然后重新创造出来的典型形象。所以蒋子龙在《不惑文谈》中说:“乔光朴这个形象的血肉不是取之于一个人,而是从几个领导干部的身上提炼出来的。”

②抒情想象。它是将人的某种感情具体化为一种生动的物象,以变抽象为具体,变

虚为实的想象。它是将景物人格化;或是将现实生活幻化为某种非现实的世界、超现实的形象。因此,无形的喜、怒、哀、乐可以幻化为一种奇特的、变形的、乃至出乎意外的形象。如李白的“我歌月徘徊,我舞月凌乱,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就是一种抒情想象。诗人通过它将情感幻化为具体的、独特的、现实生活中难以存在的事物。月亮当然不会徘徊,但通过抒情想象,月亮就成了诗人主观情感幻化了的产物。

二、想象联想的手段和方式

(一)想象的主要手段

想象形象的构成,就是表象通过大脑的分析综合、加工改组而形成的。一般采用粘合、夸张和典型化等变形手段。

1.粘合。这是想象中较为简单的一种变形手段,一般是把现实生活中未结合过的品质、属性粘合在一起,从而构成完整的特殊的新形象;象把人面和狮身连在一起,就成了神话中“美人鱼”的形象等。

2.夸张。这是常用的一种想象变形手段,其特点包括对象的夸大和缩小,以及对象各部位数量的改变或位置的移动。象印度神话中的千手佛是对手的数量夸张,我国神话中的“羿射九日”是对太阳数量的夸张,这种夸张在我国古诗中比比皆是,象“白发三千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等等。

3.典型化。就是把从生活中搜集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使之向某一点转化发展。它的特点是区分同类事物中反复出现的本质特征,并使它在具体形象中得到展现。典型化想象手段在文艺创作中的使用,常有两种基本形式:

第一种是以生活原型为“酵母”让它生发开去。例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的原型叫“孟夫子”,“他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以致穷得几乎讨饭。他替人家抄书,可是喜欢喝酒。有时候连书籍纸笔都卖掉了,穷极时混进书房里去偷东西,被人抓住,硬是说窃书不算偷,这都是事实。”鲁迅就是选取孟夫子为模特儿,再综合一些他曾见到过的本家中类似的人物,从而塑造了这个“破落大户人家的子弟和穷读书人的代表”的孔乙己。

第二种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像鲁迅笔下的阿Q,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等等,就是采用这种想象手段创作出来的艺术典型。

(二)联想的主要方式:

联想的主要方式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

1.接近联想。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生的联想。这是最基本的联想,它可以帮助作者冲破时空限制,拓宽创作思路。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他在清华园荷塘旁的煤屑小路上散步,突然想起六朝女子荡着小船、唱着艳歌采莲的事来,这种联想的产生就是因为荷塘有空间上相接近而引起的。

2.相似联想。指的是两种事物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或相近,借助人的感情,由此产生的由此物想到彼物的联想。写作中常用的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都来自相似联想这一心理活动方式。郭沫若在《银杏》中,借银杏比喻民族性格、民族气节,这就是取银杏与中华民族性格的相似之处来完成的。

进行相似联想要注意两点:第一,联想要贴切、准确地把握两种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千万不能牵强附会。第二,联想要新颖,善于选择那些在某一点上的属性有相通之处,在其它方面的属性又相距甚远的事物,这样的联想就很新奇、独特。

象征联想是相似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可以把某种概念、思想、感情与特定的具体形象联系起来的心理过程,它可以使两种事物完全相似,也可以根本没有相似点,只是因为某种特殊关系使之联系在一起。如把红色作为喜庆的象征,这来自民间的传说。

3.对比联想,是指当感知某事物时,引起对它在性质、特点上相反事物的联想。这种联想主要是强化对两种事物对立关系的感受和理解,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联想。进行对比联想时应注意两点:第一、恰当地选择对立面,注意事物之间有内在联系,不要用根本没有联系,不相称的事物来对比。第二,在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侧面、不同阶段摆在一起的时候,应该与作者所要表现的中心联系在一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