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介绍 >

支边典型——冯志远个人简历

89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16 22:13:03    



鸣沙中学时的冯志远老师


冯志远(1930——2013)1930年出生于吉林省双阳县农村,1949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53年毕业后在上海男子中学任语文教师。1958年,自愿报名来到宁夏支援“老(老区)少(少数民族)边(边区)穷(贫穷)”地区文化教育建设,分配到中宁县1957年刚刚创建的鸣沙中学,是鸣沙中学第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的语文老师,教授语文和俄语两门课程。1973年调往中宁县关帝中学(中宁三中)任语文和英语老师。1984年春,冯志远老师刚刚过完55岁生日,因多年患青光眼疾病而双目失明,但他仍然坚持教学——语文英语课教不成,他改教历史:他将历史课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事先在心中拟好复稿,以说书方式在自己小房间反复训练,上课前由学生搀扶上讲台,对全班同学以说书的方式教授历史课,无数个学生含泪听他“讲书”。这样的历史课,冯志远老师坚持教到了1990年退休。

退休后,冯志远老师一直只身住在关帝中学,对前来看望照顾他生活起居的同学们辅导补课。
冯志远在宁夏中宁教书育人40多年,夫人马毓仁老师(与冯志远同为原上海男子中学教师)曾三次从上海专程来中宁看望:第一次是1960年1月寒假,她只身一人从上海来到鸣沙中学——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孩子;第三次是2000年7月暑假,她与儿子冯九实从上海来到关帝中学——1970年,冯志远与马毓仁老师有了唯一的儿子,冯志远亲自起名为“九实”,寓意是盼望儿子能够长长久久实实在在记住他这个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但是,除小时候冯志远假期有限的几次回上海,陪同儿子玩耍识字外,他多年没有回上海,儿子越长越大,越来越与他生疏——长大后,从不叫冯志远爸爸——此时(2000年)30岁的儿子正在谈恋爱,上海的家只有一间10多平米的小房屋。冯志远自感愧对妻儿,不愿回上海给妻儿增加负担,尤其担心自己回上海挤进10多平米小房内,影响儿子恋爱,依然坚持留在关帝中学校园内,独自居住。双目失明本来饮食起居就无法自理,2001年,冯志远老师又得了脑血栓,生活更加困难。他给远在吉林省长春市的妹妹冯宝珍打电话,说到动情处,不由自主地说道:“妹妹啊,你下次来宁夏看哥哥,哥哥可能就只有骨灰了……”
2002年5月27日,冯宝珍从长春赶到关帝中学,将哥哥冯志远接到了长春自己家里照顾。

冯志远老师从教将近50年,在宁夏就是44年,培育出了上万名学生,有的学生后来成为著名科学家、著名导演、著名作家、著名作曲家、资深媒体人,还有的是北京大学教授、南开大学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等名牌大学教授。同学们非常敬佩冯志远老师的奉献精神,更同情他的遭遇,经常打电话慰问冯志远老师,寄礼物给冯志远老师,捐款给冯志远老师,并策划宁夏媒体与吉林媒体互动,宣传冯志远老师的感人事迹。

2005年,新华社记者为冯志远老师撰写了内参。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内参上作了重要批示:“冯老师的事迹感人至深,要搞好宣传,并安排好冯老师的治疗和生活。”全国各大媒体集中宣传报道了冯志远老师的感人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冯志远老师被评为第2届中国十大老年新闻人物,2005年“感动宁夏十大人物”和2005年“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出通知,号召全区人民向冯志远老师学习。

根据冯志远真人真事拍摄的电影《冯志远》,成功地再现了冯志远老师支教的感人事迹,一经上映,立即引起轰动——冯志远的事迹再次感动了无数观众。随后的广播剧、长诗等多种文艺形式,传颂冯志远支边的光荣事迹,使冯志远老师形象和名字,铭记在众人心目中。
2013年5月29日,冯志远老师在长春妹妹冯宝珍家去世,寿年83岁。宁夏、吉林政府及鸣沙中学关帝中学无数学子们发去了唁电,全国各大媒体再次集中报道了冯志远老师去世的消息。新华网的报道结尾这样写到:

冯志远的儿子冯九实站在五米外的地方,双手放在双腿两侧,微微低头,没有说话,也没有人能看清他的表情,他左手拇指按压着食指的指肚。

  在念悼词时,听着一句句感谢父亲的话,冯九实站直的身体开始微微摇晃,下颚和嘴唇都在颤抖。

  致悼词完毕,来宾们向冯老师鞠躬,然后同家人或握手或鞠躬行礼。听着大家一句句的“节哀顺变”,冯九实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但没有流下眼泪。

  可返回姑姑家中后,冯九实再也控制不住,失声痛哭。一颗颗泪珠连成了线,挂在脸上,雾气模糊了眼睛。

  他的成长中,父亲的陪伴少得可怜。在他初中以前,父亲在寒暑假还会从宁夏回到上海看他,父亲陪在他身边最长的一次,只有两个月。初中以后,父亲就很少回来了。

“在人前,我妈还是很能说的,我爸就是比较少说话,我这点像我爸。现在,对他的埋怨,早就没有了。”冯九实的性格中透着一种固执,沉默寡言完全遗传于父亲。面对告别仪式上那么多领导、陌生人,以及媒体镜头,冯九实选择用坚毅的一面为父亲送行,“人太多了,我强忍着不哭,但是回来后,真的忍不住了。”

  冯九实答应过父亲,会带女儿来看他,可惜一直未能成行。现在父亲走了,这个约定,他依然会完成。“等女儿再大一点,懂事了,我会带着女儿到我爸的墓前看他,把我爸的故事告诉她。”冯九实的泪水涌了出来。在他眼里,父亲并不那么称职,但对于教育事业的执著和坚持,却是他从小就深刻体会的,“我爸对事情的执著、坚持,值得别人学习,也值得我学习,我也会让我女儿,从我爸的故事中,学习这些。”

  冯志远的骨灰则暂时保管在龙峰殡葬服务中心。冯九实搓着双手说:“我很希望把我爸的骨灰带回上海,但上海的墓地要比长春的贵很多。如果在长春,我妈也看不到他。我每年过来看他,也要长春、上海两地飞。具体骨灰会放在哪里,我们还在商量。”告别仪式一结束,冯九实就将消息告诉给了上海的妻子,并由妻子转告母亲,母亲一直没有说话。“我妈妈心里也会很难受,所以只是嘱咐我老婆,照顾好我妈,就挂断了电话。”他说。

当年冯老师远离妻儿远赴宁夏时,把生命的一半献给西部教育时,或许那时他心中早已笃定,“为公谋福得拥戴,营私一己众论轻。小天地内少置计,大宇宙间多用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