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介绍 >

陈国新个人资料 !他16岁保送军校,隐姓埋名、投身国防,成“导弹总师”

79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6-11 11:16:58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2022年4月24日,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度向全社会公开了十二位此前隐姓埋名的中国导弹武器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西电人的身影也赫然在列。今天,将为大家讲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66届校友陈国新总师的导弹人生。

陈国新曾任二院二部副主任、海红旗七号武器系统总设计师、新型野战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等职务。带领型号团队先后解决完成了海红旗七号雷达精度、红外跟踪器、引信和引战配合等问题,培养了一支高效、精干的研制队伍,开创了我国防空导弹研制史上舰载超低空领域的先河;圆满完成新型野战防空导弹研制任务,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产品研制中的关键技术,树立了以设计为中心,以试验、验证为重点的思想,为型号研制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国新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航天基金奖“特别贡献奖”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家风清正,志存高远

1944年7月30日,陈国新出生于上海市浦东塘桥镇一户普通家庭,父亲陈景贤是一名中共老地下党员。在当时风起云涌的上海,陈景贤以身作则,他对于党的忠诚,对于信仰的执着,对于国家的忧患意识,在陈国新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颗种子,他也时常告诫陈国新:“以后要好好学习,要对国家有用处。”

少年时期的陈国新(二排右一)与父母、兄弟姐妹合影

有一种润染叫家庭的熏陶,有一种延续叫血脉的传承。陈国新眼中所看到的父亲,永远乐观坚定,那一句“好好学习,对国家有用处”成为陈国新今后在型号研制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为他后来从事导弹尖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960年,在读高中的陈国新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夜已深,人未眠,朦胧夜色下的陈国新依然奋笔疾书,以巩固白天的学习成果。外表平静如水,内心坚定如山,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勤奋刻苦的人。

上海市洋泾中学读书时与同学合影留念(前排左二为陈国新)

1961年,中央决定以“两弹”(即原子弹和导弹)为中心,加速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的发展。国防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于是一部分军事院校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大量的有志青年。

在陈国新高二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要在学校招收两名优秀学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是我军培养电子通信工程技术人才的摇篮,是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为我国电子工业的创建和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听到这个消息的陈国新,内心激动不已,他立刻报名参加选拔。年仅16岁的陈国新,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获得保送资格,进入地空导弹无线电遥控专业学习。

初入大学,思想洗礼

西军电是一所典型的军事院校,入学就是参军。作为一所老牌军事名校,学生入校后实行军事化管理,每个班的班主任和指导员都是历经多次战争的一线干部。这些优秀的军人老师,思想上坚强勇敢,政治上是非分明、对党忠诚,他们将这些优秀品质,言传身教地传承给了学生们。

1966年2月26日,陈国新(六排右二)班级(3系612班)毕业合影

通过几年的学习,陈国新不仅像一名军人一样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观,而且在专业学习上,已经有了比较坚实的防空导弹无线电遥控专业的基础,他觉得应该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国效力。彼时的陈国新可能未曾想到,他将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一生。

天降大任,主动请缨

1990年,总体组向指控系统提出开展海红旗七号作战软件研制的总体需求。但是,大家对一个高度自动化作战,由多个分系统组成的武器系统提出作战软件要求并没有掌握。

于是,陈国新主动请缨,发扬善于学习的精神,从《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工程——理论和实践》两本书出发,通过反复研究软件研制的完整过程,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海红旗七号指控系统提出了作战程序研制的需求。

陈国新解决了武器装备研制中软件工程化设计的途径,出色地推动了海红旗七号武器系统作战软件和维护软件的设计和试验验证工作。由于陈国新丰富的知识储备、突出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干的工作魄力,很快,他在型号研制队伍中脱颖而出,并逐渐成为型号的领军人物

西电南校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石碑

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眼见乱世的悲苦,则更憧憬盛世的繁荣。陈国新从乱世中走出,铭记家风传承,立志报国。他的家国情怀也将指引一代代的西电人砥砺前行。吾辈作为祖国事业建设的接力军,学习并内化其航天精神和科学精神,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