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介绍 >

杜玉堂个人资料简介 :我用余生攻克它——“不死的癌症”

22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04 16:55:19    

杜玉堂,原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协作组组长、全国中医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中医院乳腺科主任,教授。

1965年北医大6年制医疗系毕业,1977年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30张床位的乳腺科,1984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乳腺专科医院任业务院长,1996年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特色医药合作中心主任。1999年10月返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重建乳腺科并担任科室负责人。

从医50多年的他在乳腺疾病诊疗领域做出许多贡献,曾研制出国内第一个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新药——“乳块消”片;研制出的乳罩散、中药乳罩,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研制出了女性功能药——“益坤胶囊”;主持部级科研题目——手诊的研究,使手诊登上大雅之堂;现在他发明了“病灶探查清除术”,分别实现了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保乳根治,成为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全国第一人。

在临床工作的50多年里,杜玉堂诊治了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乳腺疾病患者,针对各种乳腺疑难杂症、乳癌的治疗均开展的游刃有余。但是,有一种乳腺炎症让他及其团队很苦恼,那就是“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它虽不致命,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却不亚于乳腺癌。反复的复发,剧痛、流脓、溃烂久不愈合,让患者痛不欲生。

杜玉堂在工作期间,多次遇到此种疾病但却找不出原因,当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研究它的特殊性,但是要攻克这种疾病的念头却在他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这种不服输、不放弃的劲儿让他在退休之后,毅然投身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疾病的治疗研究中。

每位患者都有一部血泪史

我是被抱上手术台的

今年2月14日,刚生完宝宝的苏女士,突然感觉到胸部疼痛,刚开始以为是积奶了,就找来通乳师通乳,但尝试几次后没有什么作用。第二天,苏女士的痛疼更明显了,且能用手摸到鹌鹑蛋大小的硬块,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不到一周的时间硬块就已经占据了整个乳房。

苏女士说:“从最开始发现,乳房就一直很痛,这期间还吃了一周的止疼药。可疼痛并没有缓解多少,随之腿上的并发症也出现了——腿上出现了红色小斑点,并有成片扩大趋势。”

去当地一家三甲医院检查后,被医生诊断为乳腺炎,并开了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但吃了一周后仍没什么效果。于是苏女士做了穿刺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当时每天就跟着了魔似的,天天通过手机查这种病的相关资料,看到网上病友的‘无法根治、复发率高’等评论,自己被吓倒了,毕竟自己还年轻,不想未来的路就这样黑暗下去,”苏女士无奈地摇摇头说:“当时知道自己得了这种病后,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还好,不是癌症’。”

从网上得知北京杜老这里可以治疗,于是就从宁波飞过来。因为病情严重,疼痛难耐的她已经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动。“我在飞机上是被轮椅推下来的,上手术台也是被医生抱上去的。腿放到床上还好,一旦放下来就感觉血液冲下来一样,根本没法站立,来的当天就进行了引流治疗,两天后就能慢慢活动了,引流后的第十天就做了手术,术后并发症也有所缓解。”苏女士说。

患了这病,生不如死

今年2月14日,刚生完宝宝的苏女士,突然感觉到胸部疼痛,刚开始以为是积奶了,就找来通乳师通乳,但尝试几次后没有什么作用。第二天,苏女士的痛疼更明显了,且能用手摸到鹌鹑蛋大小的硬块,情况一天比一天严重,不到一周的时间硬块就已经占据了整个乳房。

苏女士说:“从最开始发现,乳房就一直很痛,这期间还吃了一周的止疼药。可疼痛并没有缓解多少,随之腿上的并发症也出现了——腿上出现了红色小斑点,并有成片扩大趋势。”

去当地一家三甲医院检查后,被医生诊断为乳腺炎,并开了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但吃了一周后仍没什么效果。于是苏女士做了穿刺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当时每天就跟着了魔似的,天天通过手机查这种病的相关资料,看到网上病友的‘无法根治、复发率高’等评论,自己被吓倒了,毕竟自己还年轻,不想未来的路就这样黑暗下去,”苏女士无奈地摇摇头说:“当时知道自己得了这种病后,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还好,不是癌症’。”

从网上得知北京杜老这里可以治疗,于是就从宁波飞过来。因为病情严重,疼痛难耐的她已经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动。“我在飞机上是被轮椅推下来的,上手术台也是被医生抱上去的。腿放到床上还好,一旦放下来就感觉血液冲下来一样,根本没法站立,来的当天就进行了引流治疗,两天后就能慢慢活动了,引流后的第十天就做了手术,术后并发症也有所缓解。”苏女士说。

误诊率居高不下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是1972年才提出的新病名。“当时在美国的一本杂志上,有位以色列的医生发表文章称有5例患者的症状疑似癌症,但是做病理分析发现并不是癌,从此人们才开始关注这种病。但是它的发病率比较低,主要发生在地中海地区,埃及、土耳其这些国家是高发地区,因此大家对它的认知度不高。”杜玉堂说,“因为知晓率低,所以其发病率显得不高。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果从近10年的发病曲线来看,发病率上升得非常快。”

“很多患者被当成一般的乳腺炎,或早期误诊为癌,后期误诊为乳腺结核,误诊率非常大。”杜玉堂说,很多医生对它的认知度低。一些医生不愿意收治此类患者,因其住院时间长且高复发,曾经一位患者进行了3次手术仍然复发,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如果一旦误诊必然造成误治,来我们这里治疗的很多患者已经是比较后期的病程了,跑了很多弯路治不好,才来我们这治疗的。”误诊率这么高,该怎么办?杜玉堂希望医学界能重视慢性乳腺炎性疾病的研究,加强各省市、各地区的医生交流,降低误诊率和复发率。杜玉堂表示,“要让全国医生都知道这种病,我认为至少还需要5年;要是治疗这种病估计还要10年;如果要想降低这种病的发病率,可能还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

病理诊断是金标准

杜玉堂说,如果把“如何鉴别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作为考题, 90%的医生可能都不及格!很多地方的医生说:“我们这地方浆乳与肉芽肿不分”,病理报告明明是“肉芽肿”,出院诊断却写“浆乳”,对这两种病的认识存在严重混乱与分歧。杜玉堂时常给他的学生讲,“肉芽肿”与“浆乳”就像“矿难”与“拥堵”。乳腺腺泡和腺叶像煤矿,是能源的生产地,制造婴儿的乳汁能源;大小导管系统就好比铁路或公路,任务就是运输乳汁。“肉芽肿”好比是煤矿的瓦斯爆炸,是难以预测的矿难,深在地下几百米,瞬间发生,难以救援,损失惨重;“浆乳”就像司空见惯的交通拥堵,是运输道路上的一次事故,一辆运煤车翻车或追尾而已。

杜玉堂说自己毕竟是外科出身的,首先想到的是这种病要以手术为主,但开始的时候也失败了,它的困难在哪里呢?关键是找不到一个病理大夫,因为做完手术之后,病理报告是诊断关键。由于容易被误诊,杜玉堂急切希望尽快统一对此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因为病理诊断是金标准。

他四处拜访各地三甲医院病理专家,最后与北京军区总医院丁华野教授在肉芽肿的病理诊断上观点一致。通过丁华野的病理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终于得到了明确的诊断,这就打通了攻克肉芽肿的第一通道,也是第一个难题。

患者特点“三个三”

“我们至今已经做了1660例病例,1927个乳房,也就是大约有220位患者是双侧发病的,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发病率逐年上升。”杜玉堂说。

“这是一种奇怪的疑难杂症,其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但是它的诱因却十分明确。”经过这些年对病例的研究,杜玉堂发现,患者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高发人群是经产妇,乳汁淤积是发病的诱因之一;钝性外伤,例如小孩的无意撞击、踢一脚、顶一下,还有用力地按摩、强力吸吮等这些爱与性的“情伤”也极有可能诱发肉芽肿性乳腺炎。

“另外这种病与环境和饮食污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对治疗过的患者居住地做过统计,主要来自南方各省市,依次是宁波、深圳、上海、苏州、福州、昆明、成都等,而黑龙江、内蒙的患者却很少。这可能与环境、饮食习惯有关,南方沿海地区海鲜丰富,气候偏热,食物品种繁多。北方气候寒冷,饮食单调,污染相对较轻。”

有患者明确指出,是吃螃蟹、鳝鱼等海鲜后发病的,杜玉堂推断可能与人工饲养添加激素有关。“乳汁乃饮食所化,母体吃什么,乳汁里就有什么。这些外来物质引发乳汁变质,可能构成新的抗原物质,而激发超敏反应。还有一些肉芽肿性乳腺炎是药源性的,如抗抑郁症药、促排卵药、紧急避孕药等。”此外,这些患者通常伴有多发性关节疼痛,还有干咳、头疼、发烧、脱发、失眠等症状。“并发症非常多,但目前仍不清楚这些症状与乳腺炎到底有什么关系。”杜玉堂说。

杜玉堂总结出这种病的发病人群具有“三个三”的特点,即患者年龄30岁左右,患者的孩子大多三四岁,发病病程主要在三四个月。

手术是最佳治疗手段

得到明确诊断之后,就是对此病的治疗。当时,对肉芽肿的治疗在临床上有不同的方向:中医坚持辨证施治,内调外敷,西医就是切开引流、激素治疗甚至抗结核治疗,初期有效,但容易复发,往往治疗好病处而旁边的组织又发病,随之乳房变得千疮百孔,让患者生不如死。

“大剂量的长期使用激素,患者几天就胖了,随之便出现骨质疏松,且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就不管用了。”杜玉堂说,“还有人用抗结核的药物治疗,可这是没有临床依据的。”杜玉堂形象地把肉芽肿的病灶比喻成一把洒进土里的大米,而他就是那只去啄食的鸡,必须一粒不剩才行,哪怕剩下一粒,它就会生根发芽,卷土重来。这样的手术方法,即可治好病,又能保住乳房,术后复发率也成功降低到了2%以下。

杜玉堂认为,肉芽肿的手术治疗不同于一般炎性病变。“我的手术方法是既要彻底地切净病变,又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无辜。既要不复发,又要外形美。”所以他给自己定的手术标准就是:小切口、外形美,不复发。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现年70多岁高龄的他依然活跃在临床一线,亲自接诊、查看B超诊断、手术、拆线换药,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他说他的动力就是那些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患者,只要患者有需要,他就会一直做下去。

文并图/本报记者 张迪 杨淑梦

■名医建议

保持良好的哺乳习惯

研究表明,患有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患者,78%在哺乳期有哺乳障碍,即排乳不畅、乳汁淤积。因此哺乳期保持良好的哺乳习惯至关重要。提倡母乳喂养,哺乳时间不能少于6个月。哺乳时注意双侧乳房的均衡性,多喂奶,尽量排空乳汁,避免乳汁淤积。如果出现排乳不畅,应尽早行专业人工乳管疏通。

避免乳房外伤

在哺乳、性爱中需时刻注意保护乳房,避免外伤的发生。除此之外,不正规的乳房保健也有可能诱发肉芽肿。一些患者患病前做过乳房的推拿按摩、火罐、刮痧等。乳房皮肤及腺体柔嫩,不建议做火罐和刮痧。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病从口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肉芽肿有重要意义。平时不食用人工喂食过激素或添加剂的食物,洗净食物表面的农药残余,尽量少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等。

■临床口诀

1、病史三个三:90%的患者30岁左右发病,最小的孩子三四岁,病程三四个月;

2、肿块发周边:90%的患者的肿块始发于乳房周边,而非乳晕周围;

3、先痛后红肿:90%的患者是先突发疼痛,1周-2月内皮肤斑片样红肿,继之化脓破溃;

4、腿上长红斑:30%的患者有下肢乃至全身结节性红斑,膝、踝、脚等多发关节痛,红肿不能走路;

5、彩超有窦道:100%的患者彩超发现多层纵横的窦道和散在低、无回声病灶,脓腔等;

6、肉芽小叶炎:即诊断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