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介绍 >

北宋宰相吕蒙正生平简介

21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03 15:36:29    

“吕蒙正”是北宋的宰相,也是一代名臣。他幼年时代,身世非常坎坷。他父母之间的感情不好,一天吵到晚。父亲一怒之下,竟是连老婆带孩子都不要了;不但把他母亲休弃了,连他也一起被父亲赶出了家门。母亲带着他离开了家,孤零无依,几乎无以为生。幸好,有一个老和尚,看他母子可怜,又觉得这个孩子心性淳厚,禀赋不凡,将来必成大器。因此收留了他们母子,并且教他读书。

这样的身世背景,“穷”是当然的。他穷到什么地步呢?有一次,他走过伊水边,天气非常炎热,他口渴得要命。看到路边有个人在卖瓜,瓜其实卖得很便宜,但他连买个瓜解渴的钱都没有。只有看一眼,低头走过去。那小贩心地非常善良,看他在大太阳之下赶路,挥汗如雨,好像非常口渴的样子。又看他的衣着打扮,知道他是个穷书生,大概没钱买瓜。就喊住他,大方的送他一个瓜解渴。吕蒙正接过吃了,虽然很感谢卖瓜人的好意。但想到自己,一个读书人,竟要卖瓜的小贩“施舍”瓜给他吃。心中百感交集,竟然当场就给瓜噎住了。

到后来,他做了宰相,特别在伊水边当年吃瓜的地方,建了一座亭子,亭名叫“饐瓜”。纪念他贫穷时,曾受人施舍,吃瓜饐住的往事,以鼓励贫家子弟要“人穷志不穷”。

他在未成名前,朋友介绍他寄住在一个姓胡的县令家,准备第二年参加科考。胡县令心里看不起他,其实很不情愿收留他,只是碍于和那朋友的交情,不得不收留他。因此对他态度很冷淡,常爱理不理的。虽然如此,他的人品、才学,却颇受当地的士人欣赏赞佩,争相与他结交。

有一天,县令宴客,有位客人对他的诗文大加赞赏。县令的公子很不服气,说:“举个例来听听,他的诗到底有多好?”客人举了一个例,最后的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那位胡公子冷笑说:“这是想睡又睡不着的渴睡汉作的。”吕蒙正听了他这带着讥诮侮辱的话,当时一言不发。却在当晚收拾了行李,就离开了这地方。

受到这个刺激之后,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只更加发奋用功,希望能为自己争一口气。皇天不负苦心人,第二年,他竟一举考中进士第一名及第的“状元”。这时,他才写了一封信给那位胡公子,信中只写了一句话,把那位胡公子羞愧得无地自容。那一句话是:“渴睡汉状元及第了!”

当初,他的父亲和母亲不和,逐他母子出家门。在传统的观念里,认为一个人能“进士及第”,都是祖先积德留下的福祉。所以,新进士们都要回乡扫墓,祭拜祖先,以示感念。何况他考中的是“状元”!因此,他中举之后,也侍奉着母亲回乡扫墓。并回老家拜见父亲,使他父亲既感且愧。他向父亲表示,他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能够和好。他的父亲答应,可以接他母亲回家。条件是:“同堂不同室!”也可以说:虽住在一个大门里,却两人分居,不住在一起。因为他们这对夫妻好像彼此犯冲,一见就要吵。奇怪的是,他父亲休妻之后,并没有再娶。他母亲被休之后,也不肯再嫁。好像彼此感情很深的样子,真让人搞不懂呢!

他初入朝堂,听到身边有人冷笑,说:“这个人,一脸寒酸样,也配参政吗?”他假装没听到,头也不回的向前走。他的同事愤愤不平,回头对那个人说:“有种的报上姓名来!”他忙阻止同事,说:“我不要知道他的姓名。知道了,永远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当时在场的人,都被他的器度感动了。当时就有人预言:“以他这肚子里能撑船的雅量,将来必能当宰相!”后来,他果然做到了“宰相”。

宋朝的制度,父亲当了大官,是可以“封妻荫子”的;妻子可以得到命妇的封诰,儿子也可以不经过任何的考试,因为父亲的余荫而取得任官的资格,出仕做官。早年,曾任职宰相的卢多逊的儿子,因此得到的荫官是六品的“水部员外郎”。后来,就成了定例:谁当了宰相,儿子就荫封为六品“水部员外郎”。

他当宰相之后,官方照例办理。他自己却提出了异议,上奏皇帝说:“臣以状元及第,释褐授官时,不过是九品京官。天下的人才那么多,有多少人虽然才学过人,却一辈子都不遇,不曾沾受陛下的恩泽,不曾享受皇家的俸禄。我的儿子,才在襁褓之中,就荫封为六品官。这样的恩遇,对别人实在太不公平了!我怕他命小福薄承受不起,请陛下收回成命。如果一定要给他荫封,臣请求就封以臣当初入仕授官的九品京官吧。”从此,宰相之子荫封九品成为定制。

他为人十分清廉狷介,有一次,有一个朝官,想献给他一面古镜,以求他提拔。对他说,这一面古镜,是可以光照两百里的稀世珍宝。他淡淡地笑着把古镜退还,说:“我的脸,只有个碟子大。要光照两百里做什么?”

他非常的忠直,不肯为了讨好皇帝,而说谄媚阿谀的违心之论。有一次,皇帝得意地向朝臣们说:“你们看!五代的时候,上天时时灾变,民不聊生。那时候,百姓们哪敢指望太平盛世?如今,天下大治,百姓都乐享太平。可见,天下的治乱,都看人怎么做! ”皇帝这样的自吹自擂,朝官们大多同声附和。吕蒙正却严肃的出列奏道:“陛下所经过的地方,都是富庶繁华之地。自然看去一片太平景象,欣欣向荣,而不知天下真象。不要说远,离京城几里外,就有不知多少人正忍饥受饿呢!只是陛下看不见罢了。怎么能说百姓都已乐享太平了呢?”这话一出,使在场的大臣为之色变。他却坦然归回原位,使大臣们对他的忠直敢言非常钦佩。

又有一次,皇帝要派人出使辽国,吕蒙正推荐的人选,皇帝不以为然,不许。隔几天,问他,他还是推荐这个人。皇帝问了三次,他始终不改口。皇帝生气的说:“你为什么这样固执呢?”他回答说:“不是臣固执,是陛下不了解这个人的才干;目前只有他能胜任这个使命,其他人都不行。臣不敢为了谄媚人主,顺服陛下的意旨,而误了国事!”同朝的大臣们,听他这样的顶撞皇帝,吓得久久都不敢出声。退班之后,皇帝却叹口气,对左右说:“吕蒙正的器量,朕比不上呀!”后来,还是派了这个人去,而这个人也果然不辱使命而还。皇帝和群臣才知道,吕蒙正的知人善任,无人可及。也因此,皇帝对他非常器重。他退休后,定居洛阳,安度晚年。皇帝两度到洛阳时,都到他家去看望这位忠直的老臣。

为了表示对他的优遇,皇帝想提拔他的儿子执政。问他,他的儿子里,有哪个可以重用?他回答说:“臣的儿子们都没有大才干。但侄子吕夷简,现在虽只任推官之职,却具有宰相的才干。未来一定可以为陛下效力。”吕夷简果然才干过人,后来也真做到了宰相。

他府里有个门客,姓富名言。对他说:“我有个儿子,名叫富弼,今年才十岁,十分好学。希望相公能收留他,进书院当个小书童,也好让他有机会顺便多读一点书。”他一向鼓励孩子读书,听说富弼好学,心里很高兴,就叫富言把孩子带来给他看看。一见之下,他大吃一惊,说:“这个孩子的前途不可限量!我这个位子,将来迟早是他的呢!”当下命富弼与他的儿子们一起读书。而且,对富弼生活起居上的一切供应,也比照对自己的儿子。后来,富弼果然如他所预言的,后来当上了宰相,也是宋朝的一代名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