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介绍 >

晚清奇人,弘一法师的生平简介

897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27 13:09:26    

弘一法师去世前,在寺庙里把弟子叫到身边,说:将我入棺的时候,记得在四个小角的位置放上小碗水,弟子开始不理解,最后才深知他的高妙。

弘一法师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原名叫李叔同,是晚清的一个奇人。


前半生的他才华横溢,可最后毅然舍弃功名利禄,选择与青灯古佛为伴,成为一代大师。

很多人可能不认识李叔同,但是我如果唱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相信你一定会“哦”的一声,没错,这首《送别》的作者就是弘一法师。

李叔同5岁时父亲去世,葬礼上李鸿章看到幼小的李叔同便惊讶道:“此子日后必成大器!”至此,家人将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他身上,对他严加管教。

16岁时,李叔同遇见了梨园名角杨翠喜,杨翠喜是出了名的美人,不仅有着一副好嗓子,气质更是非凡,所以每天找她的男人络绎不绝,她精通音律,这让李叔同十分着迷。

身在乱世,人总是身不由己,李叔同的家人不允许他拿大笔钱去赎一名优伶,此事一拖再拖,最后其他人买走了杨翠喜。

为此大才子李叔同还特意给杨翠喜写下了两首《菩萨蛮》表达爱意。

从此李叔同安心教书,在音乐、喜剧、文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从他手中培养出一大批人才。

他的学生后来都成了大家,比如漫画家丰子恺、国学大师潘天寿、音乐家吴梦非等,徐悲鸿也曾向他请教。

学生丰子恺曾这样评价李叔同:“凡做人,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其中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在这世间已很伟大,像老师那样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来,十分少有。”

1918年,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毅然放下凡尘,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从此之后,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后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传说有一次,徐悲鸿和弘一法师正在喝茶,一只花豹突然闯入!徐悲鸿猛然站起,大喊一声:小心!可弘一法师却依然镇定自若,丝毫没有慌张。再看花豹竟然也非常温顺,在弘一法师身边走来走去,就像他的宠物一样。

惊讶之余,徐悲鸿对弘一法师说:“连这么凶猛的花豹都能被你感化,看来你真的已经超然世外了,佩服佩服!”弘一法师则挥手示意徐悲鸿坐下,说道:“动物也有感情,先前它险些被人害死,是我把他救回来的,因此它不会伤害我。”

很多人都曾问过弘一法师,缘何无故出家,他没有做过正面回应。

倒是后来他的学生丰子恺说:老师的人生信念中有三个境界,物质,精神和灵魂。普通人想要抓住物质,认为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便是富足;但弘一法师不这样看。

向外寻找,到头来始终是虚幻的,只有灵魂的填满才是真正的富足。

1942年,62岁的弘一法师自知大限将至,他嘱咐弟子,在自己火化的佛龛四个脚下,要放四个碗,碗里盛满清水。

弟子不解但答应照做,当天晚上,一代大师离开了我们,只留下“悲欣交集”四字绝笔。

据说,弘一法师火化后留下了1800多颗各色舍利子,这样一位高僧,一生慈悲勤勉,严于律己,真是让人钦佩。在桌子四周放上小碗装满清水,也是火化时害怕小虫爬上去被烧死。

他从容地安排自己的身后事,与挚友们一一道别。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你自己。” 或许,这句话就是对弘一法师的最好概括。

如今,弘一法师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言行论述却被记载保留了下来: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8难,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取必然;忙时井然,顺其自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

但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为给生命画上一个完美句号,弘一法师亲自执笔写下了《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这本书,回答了困扰世人的诸多问题,可谓满满智慧之言:

“人的生命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物质、精神和灵魂生活,我想做第三个阶梯上的人,据于儒,依于道,归于佛。”

“智者达观三世,念念知非;愚人只重目前,憧憧造恶。”

如此大的智慧,细细品味,让人受益匪浅啊!

人生在世,我们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和今天离别,与明天相遇,日日如此,看着重复,却又不尽相同。

生活在这个物欲四溢的社会里,我们欲念太多,而欲念缠身的人,往往心浮气躁,患得患失。

生命绚烂的尽头,一定是归于纯朴,我们看书,就是要从文字中看到自己的本性,洗涤心灵得到救赎,回归平静。

现在看来,那些文字,就像山涧清泉,冬日暖阳,让人读后不禁会心一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以自然。

若想放心,收获轻松和快乐,不妨读一读弘一大师的经典著作《人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细细品味,弘一法师教你如何放下那些阻碍你人生幸福的欲望和执念,如何获得幸福自在的人生。

活着,是一种修行,苦或甜,很多时候都由心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