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山众多,以五岳为代表,嵩山因居天下之中,而为“万山之宗欤”,称中岳。嵩山北依黄河,南绕颍水,重峦叠嶂,东西绵延百公里。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嵩山便是峻极于天的父亲山。除却地理形胜之外,嵩山更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嵩山地区一直是中国史前文化交流的十字要冲,成为当时中华文明的中心,在民族文化心理的版图上留下了“天地之中”的深深印记。
嵩山是一部用石头和理念写就的天书,嵩山历史建筑群是一曲以心灵和性情谱就的经典乐章。
中岳汉三阙与中岳庙:
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代表
登封中岳庙是著名的道教宫观,有两千余年历史。庙内古柏森森,碑石林立,主体建筑中岳大殿素有“台阁连天,甍瓦映日”之称,气势雄伟,为河南现存最大的寺庙殿宇。
中岳汉三阙即指太室、少室、启母阙。太室阙在中岳庙门前500米的中轴线两侧相对而立。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而成,共砌成8层。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钑(Sa)的雕刻方法刻出了人物、车马出行、 马技、剑舞以及动物等画像50余幅。少室阙较为完整,东西两阙的结构基本相同。阙壁的四周遍饰用减地平雕刻法雕成的彩画,主要内容包括车马出行、马戏、驯象,月宫以及动物图案等,是汉代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启母阙为启母庙前的神道阙,阙的北边有一开裂的巨石,即是启母石。阙身上面有长篇小篆铭文,是汉代书法中的精品。阙身的四周也雕刻有宴饮、百戏、蹴鞠以及“大禹化熊”等历史故事画像 60余幅。
嵩岳寺塔:见证古印度文化的传入
嵩岳寺寺塔位于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郑州登封市城西北五公里外。该塔建于北魏四年(1523年),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岭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
嵩岳寺塔塔高37.6米,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12边形塔,它近于圆形的平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度密檐塔“stuna”相当接近。各层重檐的轮廓线均向内按固定的曲率收缩,轮廓线非常柔和丰圆、饱满韧健,似乎塔内蕴藏着一种勃勃生气。
少林寺:天下第一禅宗祖庭
小林寺位于郑州登封城西少室山,有“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寺院宏大,从山门到千佛殿共7进院落,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山门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赐 “少林寺”三个大字。过了山门,甬道两旁碑石如林,故称碑林。
大雄宝殿之后的藏经阁,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殿前甬道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铁钟一口,重约650公斤。过了法堂便来到方丈室,这是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而达摩亭相传是二祖慧可雪地断臂之所。
少林寺西面现存国内最大塔林。这些古塔是历代少林寺和尚的墓塔,共计230余座,占地面积约 2.1万平方米。它们造型典雅,石雕艺术精湛,塔铭大多涉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和少林武功。
从塔林北行约1公里,就到达初祖庵,此为我国现存最古老、价值最高的一座木结构建筑。
嵩阳书院:中国古代书院之首
嵩阳书院在登封市嵩山南麓。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时称嵩阳寺,至唐代改为嵩阳观,到五代、周代改建为太室书院。宋代理学的“洛学”创始人程 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后,嵩阳书院成为宋代理学的发源地之一。
明末书院毁于兵燹,清代康熙时重建。嵩阳书院经历代多次增建修补,规模逐渐形成,布局日趋严整。书院的建制古朴雅致,大方不俗。嵩阳书院与河南睢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并称我国四大书院。
会善寺:高僧辈出的北魏离宫
会善寺原为魏孝文帝(471~499年)离宫。唐代高僧元同、净藏及天文学家一行等皆出于该寺。
会善寺坐北向南。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中间门券上嵌长方形横匾书“会善寺”三字,内供白玉阿弥陀佛一尊,系明周王所赠。山门东西两侧各建单间硬山造掖门,后有大雄宝殿,月台上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铁钟一口。
大雄宝殿创建于元代,后多次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有硕大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
寺内现存的主要碑刻有东魏《中岳嵩阳寺碑》、北齐《会善寺碑》,唐《道安禅师碑》、《会善寺戒坛记》等,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
观星台: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台
早在周代,周公在登封告成建立测影台,使用立杆测影研究历法,是天文学发展的一次飞跃,现在的观星台在周公测影台 遗址上,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
北依嵩山,南处颖河之滨,地理十分优越,曾是古代阳城所在地 这座观星台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由台身和量天尺组成,台身形状为覆斗状,是我国现存时代早、保护较好的天文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建筑之一、元代组织了规模空前的天文大测量,在全国27个地方建立了天文台和观测站,登封观星台就是当时的中心观测站。郭守敬在这里经过几年的辛勤观测推算,终于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历法《授时历》,比当今通用的格里高里历早300年。